咕噜互动 知识改变命运,学习改写人生。
咕噜互动»汉字大全

麻字怎么写  麻字的读音是什么

麻的写法以及拼音、读音、部首和笔画等介绍
麻
  • 拼音读音:
  • 五笔:OSSI仓颉:IDD郑码:TGFF
  • 四角:294电码:7802区码:3473
  • 部首:异字体:痳 蔴 𦲬
  • 汉字结构:左上包围结构总笔画:11康熙字典:麻(11画)
  • 注音:ㄇㄚˊ规范编号:2379
  • 笔顺读写:捺横撇横竖撇捺横竖撇捺汉字热度:60℃

字形结构 民俗参考

汉字部件构造:首尾分解查字广林(guanglin)笔顺编号:41312341234

五行属性:吉凶寓意:

笔顺:丶一ノ一丨ノ丶一丨ノ丶笔顺读写:捺横撇横竖撇捺横竖撇捺

麻字田字格的正确写法 麻字的田字格笔顺规范写法

基本字义

(一)、草本植物,种类很多,有“大麻”、“苎麻”、“苘麻”、“亚麻”等。茎皮纤维通常亦称“麻”,可制绳索、织布:麻布。麻衣。麻袋。麻绳。麻纺。

(二)、指“芝麻”:麻酱。麻油。

(三)、像腿、臂被压后的那种不舒服的感觉:脚麻了。

(四)、感觉不灵,或丧失感觉,引申为思想不敏锐:麻痹。麻醉。麻木不仁。

(五)、面部痘瘢,引申指物体表面粗糙:麻子。

(六)、带细碎斑点的:麻雀。麻蝇。

(七)、喻纷乱:麻乱。麻沸。

(八)、姓。

词性变化

(一)、 麻的茎皮纤维 [hemp fiber]

不续其麻,市也婆娑。——《诗·陈风·东门之枌》

(二)、 又如:麻搭(一种在长杆顶端缚扎散麻蘸吸泥水灭火的工具);麻核桃(用麻结成球结);麻槌(旧时刑具,用麻绞扎而成的带疙瘩短鞭);麻屣鹑衣(麻鞋破衣)

(三)、 古代丧服中的麻带 [rope made of hemp,flax,jute,etc.]。如:麻绖(服丧时系在头部或腰部的麻带)

(四)、 麻布丧服,亲属死后穿的白色麻布衣服 [mouring apparel]

麻不加于采。——《礼记·杂记下》

(五)、 又如:披麻戴孝;麻衣(孝服);麻裙(服丧时穿的麻布裙)

(六)、 代指唐宋时的诏书 [imperial edict],因为是用黄、白麻纸写的,故名

三麻九制笔如神。——刘克庄《内翰洪公舜俞哀》

(七)、 又如:麻命(任命的诏书);麻词(麻辞。任命宰相的诏书);麻尾(诏书结尾)

(八)、 芝麻 [sesame]。如:麻团;麻油;麻酱;麻酥糖(用芝麻、米粉和糖制成的食品)

(九)、 中医对麻疹的简称 [measles]。如:麻出红肿;麻毒陷肺;麻毒入营

(十)、 麻醉 [anaesthesia]。如:麻肺汤(一种有麻醉作用的汤药);麻沸散(汉末华佗研制的一种麻醉药);麻针;麻药

(十一)、 脸部皮肤的痘瘢,俗称麻子脸 [pockmarks]

南京柳麻子,黧黑,满面疤。——《柳敬亭说书》

(十二)、 又如:麻皮(麻子脸皮)

(一)、 形容众多,混乱 [numerous;confusion;chaos]

麻麻胡子红脸蛋。——王老九《张老汉卖余粮》

(二)、 又如:麻麻(浓密的样子);麻乱(纷乱);麻列(比喻众多)

(三)、 表面粗糙的、凹凸不平的 [coarse;rough]。如:这种纸一面光,一面麻

(四)、 带细碎斑点的 [spotty;pitty]。如:麻雀;麻点(细碎的斑点);麻灰色(灰色中带麻点)

(一)、 穿丧服 [wear mourning apparel]

麻者不绅。——《礼记·杂记》

(二)、 麻木

走的我这两腿酸麻。——秦简夫《孝义士赵礼让肥》

(三)、 又:感觉神经受压迫,暂失知觉 [numbness]。如:麻辣(麻木);麻酥(麻木无力);麻做一团(全身麻木,没有知觉);麻痹

(四)、 姓

康熙字典解释

麻【 亥集下 】【 麻部 】康熙筆画: 11画 部外筆画: 0画

《唐韻》《集韻》莫遐切《韻會》《正韻》謨加切,𠀤音蟆。《玉篇》枲屬也。皮績爲布,子可食。《爾雅·釋草》枲麻。《疏》麻,一名枲。禹貢靑州云:厥貢岱畎絲枲是也。《禮·內則》女子執麻枲學女事,以共衣服。

又大麻有實者名苴,無實者名枲。《本草》雄者名枲麻,牡麻,雌者爲苴麻,茡麻。

又蕁麻。蕁本作䕭。見《本草圖經》。

又《詩·豳風》禾麻菽麥。《禮·月令》食麻與犬。《黃帝素問》麻麥稷黍豆,爲五穀。《正字通》麻,卽油麻。

又胡麻。《爾雅翼》胡麻,一名巨勝。《正字通》言其大而勝,卽今黑芝麻也。

又疏麻。《楚辭·九歌》折疏麻兮瑤華。《註》疏麻,神麻也。

又升麻、天麻,皆藥名。

又樂器。鼗鼓名。《爾雅·釋樂》大鼗謂之麻,小者謂之料。《註》麻者,音槪而長也。

又固麻。《南史·百濟傳》百濟國號王所都城曰固麻,邑曰簷魯,如中國言郡縣也。

又《山海經》有壽麻國。

又地名。《左傳·成十三年》晉師及秦師戰于麻隧。《註》秦地。

又《後漢·蓋延傳》南伐劉永,進取麻鄕。《註》麻鄕,縣名。

又姓。《風俗通》齊大夫麻嬰之後,漢麻達,註論語。

又朝廷綸命曰麻。《翰林志》唐中書,用黃白二麻爲綸命,其後翰林專掌白麻,中書獨用黃麻。

又《韻補》叶謨婆切。《詩·齊風》東門之池,可以漚麻。彼美淑姬,可與晤歌。

又叶眉波切,音摩。《潘岳·河陽詩》曲蓬何以直,託身依叢麻。黔黎竟何常,政在成民和。《六書正譌》从𣏟,音派,麻片也。从广人在屋下,治麻之意。俗作麻,从木,非。

说文解字

麻【 卷七 】【 麻部 】

與𣏟同。人所治,在屋下。从广从𣏟。凡麻之屬皆从麻。莫遐切

音韵参考

[ 上古音 ]:歌部明母,meai
[ 广 韵 ]:莫霞切,下平9麻,má,假開二平麻明
[ 平水韵 ]:下平六麻
[ 粤 语 ]:maa4

网络释义

汉语汉字,草本植物,种类很多,有“大麻”、“苎麻”、“苘麻”、“亚麻”等。

编码/UNICODE:

UNICODE编码U+9EBB,二进制: 1001111010111011,十进制: 40635,HEX编码:E9BABB,UTF-8: E9 BA BB

English

hemp, jute, flax; sesame

方言

⊙ 客家话:[海陆丰腔] ma2 [客英字典] ma2 [沙头角腔] ma2 [陆丰腔] ma3 [台湾四县腔] ma2 [客语拼音字汇] ma2 [东莞腔] ma2 [梅县腔] ma2 [宝安腔] ma2

⊙ 粤语:maa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