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代朝廷派遣使者、传达命令或征调兵将时用做凭证的东西。用竹、木、玉、铜等制成,刻上文字,分成两半,一半存留 于朝廷,一半给外任官员或出征将帅。使用时两半相合为信。
(一)、古代符信之一种。以金玉竹木等制成,上刻文字,分为两半,使用时以两半相合为验。
《管子·君臣上》:“则又有符节印璽典法筴籍以相揆也。” 尹知章 注:“符节印璽所以示其信也。”《周礼·地官·掌节》:“门关用符节,货贿用璽节,道路用旌节,皆有期以反节。”
(二)、发兵符和使者所持节的统称。
《史记·高祖本纪》:“ 秦王 子婴 素车白马,係颈以组,封皇帝璽符节,降 軹道 旁。” 司马贞 索隐引 韦昭 曰:“符,发兵符也;节,使者所拥也。”
(三)、单指使者所持之节。
《史记·乐毅列传》:“先王以为然,具符节南使臣於 赵 。”
(四)、指朝廷委派的地方长官或专使。
宋 周煇 《清波杂志》卷十:“凡今庙堂进拟符节次,得不鉴 公孺 之论而益精其选!” 清 刘大櫆 《送张福清序》:“舟车之险,悬崖断堑,石芒林立,侧足仅可投步,水濆漩倾侧,船行乱石间,以故符节不通,人跡罕至。”
(一)、古代朝廷传达命令或征调兵将用的凭证:虎符。符信。符节。
(二)、代表事物的标记、记号:符号。音符。
(三)、相合:符合。言行相符。
(四)、道士画的驱使鬼神的图形或线条:符咒。护身符。
(五)、古代称祥瑞的征兆:符瑞。符应( yìng )(指天降“符瑞”,与人事相应)。
(六)、姓。
(一)、竹子或草木茎分枝长叶的部分:竹节。节外生枝。
(二)、物体的分段或两段之间连接的部分:关节。两节车厢。
(三)、段落,事项:节节(一段一段地,逐步)。节目。
(四)、中国历法把一年分为二十四段,每段开始的名称:节气。节令。
(五)、纪念日或庆祝宴乐的日子:节日。
(六)、礼度:礼节。
(七)、音调高低缓急的限度:节奏。节拍。节律。
(八)、操守:节操。晚节。变节。高风亮节(高尚的品德和节操)。
(九)、省减,限制:节省。节制。开源节流。
(十)、略去,简略:节选。节录。
(十一)、古代出使外国所待的凭证:符节。使节。
(十二)、姓。
1、车子还在若合符节的朝着他预想的方向行进。
2、二人递了符节,那军官仔细验过,道:你们进去,圣上在挹香楼恭候大驾。
3、把你们的符节交我验过,方可进去。
4、这种评价未必会见诸于正式公文,但其无形的力量在军队中比天子赐予的符节更有影响力。
5、两个人领取了丞相亲自签发的符节,一前一后走出了营帐。